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吉林白山上吊)

DaoYiKang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吉林白山上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吉林白山上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

  1. 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焕建设的实际上是半条防线,也就是针对后金的第一条防线。其作用也就是作为山海关的前沿缓冲地带。

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吉林白山上吊)

有宁锦防线在,辽西走廊经山海关威胁北京的作战方向,就有两条防线可以依托,不至于随时被后金威胁北京周边。

有了这条防线,最大的作用就是,明军不仅有了防守山海关的前沿阵地,也有了对后金首都奉天(沈阳)的前进基地。毕竟锦州到沈阳交通方便,骑兵部队随时可以趁虚对沈阳方面实施偷袭。

至于清兵打到北京城下,则是绕道长城北口,突破明朝北方防线偷袭而来。其原因有两个,

1明朝虽然宁锦防线相对稳固,但是其他各个关口守备松弛。守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做有效的防御。

2明朝中央应对失当,即无力阻止清兵的进攻,也没有利用皇太极主力偷袭北京的情况,利用宁锦防线的前沿作用对后金进行偷袭骚扰。使得宁锦防线和辛苦准备的大军形同虚设,到最后杀了袁崇焕更是使得辽东防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前言:
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后迅速崛起,后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其子皇太极继位以后重用儒家出身的士大夫,推行改革,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明朝这边一片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重新启用袁崇焕担任抗清首席大将。皇太极、崇祯、袁崇焕三人注定有一番较量和故事。

后金、蒙古、明朝三方形势

一、袁崇焕构建宁锦防线

老袁同志上任之后,心想明军在平原之上很难和八旗铁骑相抗,就决定依托锦州和宁远两座关外的坚城打造出一条扎实的防线,杜绝清军从辽东向南发展。老袁在锦州以北挖了巨大的壕沟,想着八旗骑兵很难向南进攻,但是其实也束缚住了明军的手脚,围魏救赵都不太好用。

宁锦防线

二、皇太极攻略蒙古

皇太极在对待蒙古诸部上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愿意亲善的通过联姻和重金赏赐维护关系,不愿意亲善的就通过战争征服。

皇太极绕道蒙古

三、袁崇焕杀毛文龙

毛文龙为东江守将,他的存在对于皇太极是很大的威胁,以东江岛为基地,以水师进行兵力投送,可以迅速将军队送到皇太极老巢盛京的家门口,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如鲠在喉,结果被老袁同志所杀。

皇太极兵临城下

结语:宁锦防线虽有,但是只能防辽东,皇太极在征服蒙古之后很容易就可以从蒙古这边进入长城以南直逼明朝都城,倘若老袁同志没有杀毛文龙,或许皇太极也不敢这样子肆无忌惮。

皇太极能够做出绕开宁锦防线的举动,有两个因素,一是后方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二是察哈尔被平定了,他可以借道察哈尔的牧区翻越长城。再加上那一段长城也是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了。

袁崇焕确实在辽东建立起了关宁锦防线,但是后金军到达北京城下并非是因为突破了关宁锦防线,事实上一直到明朝灭亡,清军都没有从山海关杀进关内。至明灭国,清兵六次进入内地,无一例外都是选择绕开关宁锦一线,选择从长城各关口择机突破,深入内地。袁崇焕督师蓟辽后金军攻到北京城下的己巳之变,自然也是如此。

己巳之变的背景

己巳之变之前,明对后金作战在大局上已经处于守势。1619年,明与后金大战与萨尔浒,明军惨败,这一仗之后明廷彻底的失去了对后金作战的主动权。后经略辽东的王化贞与巡抚熊廷弼不合,战守失据,又遭广宁惨败。明军连遭败绩,关外几乎不保,明军闻后金军至,闻风丧胆。以至于努尔哈赤领十万大军,大肆劫掠而来,身为蓟辽经略的高第竟然尽撤关外据点,把明军和边民尽数撤到关内。当然有一个人除外。

此人正是袁崇焕。袁崇焕谓,独卧孤城,以当奴尔。袁崇焕当然不仅仅是有胆气,还有武略。他一方面坚壁清野,据城固守,一方面写下血书,与将士盟誓,坚定守城之决心,凝聚人心。在一阵阵的西洋红衣大炮的震天响声中,努尔哈赤铩羽而归。史称“宁远大捷”。一年以后,皇太极又来了,皇太极与赵率教战于锦州,赵率教力战,皇太极终不能攻克,又起兵攻宁远,袁崇焕避其锋芒,不与后金骑兵野战,仍旧坚城固守,后金军攻城不下,死伤惨重。皇太极又回师攻取锦州,死伤无算,没有一点取胜的希望,只得撤军。史称“宁锦大捷”。

后金的战略

一年来,后金军两遭失败,皇太极考虑到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难以被攻克,只得另作筹划。实际上,后金对明廷的战略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有了初步的模型,后金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后金国周围有三股势力为后金大患,一是明廷,二是蒙古诸部盟,三是朝鲜。

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

从努尔哈赤对沈阳地理位置的理解,后金其实早有称雄之心。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了沈阳盛京。皇太极登位第二年,有一份奏本清晰的反应了对这三方势力的战略和分析。

:于明廷讲和与自固之策而已。

等到国力增强,兵力富足之后,在乘机进攻,传檄而定天下。这个主张对外着眼于明廷政治昏聩,朝政败坏,年年用兵,粮饷匮乏,且朝廷党争不断,宰辅不通军事,迂腐,文武诸将用人不专,可以说是深知明朝虚实。对内主张,则是内修政理,任命贤能,开垦土地,息兵养民,扩充实力。也就是说,后金不管是和是战,都是把明廷当作对手,和是因为休养扩充实力,战呢?其实也是扩充实力,从后面种种迹象来看,后金入侵主要目的就是劫掠财务,人民,器械,即是明证。这就是所谓做大自身,以窥天下。

于蒙古诸部盟的看法则是“素无纪纲,无大志”,战略是“善为之抚驭可也”。也就是看出蒙古诸部没有雄心壮志,不过是贪图利益,因而对于蒙古的战略就是联络,拉拢,控制。当然对于不听话的就是剿灭征服。

对于朝鲜的态度则是偏处海域,无财而拘礼,无关大局。

基于以上战略,皇太极把明廷视为攻取的对象,方法是立足于和而战,对于蒙古则是拉拢,以和而战,对于朝鲜则是或战或和均可。

后金从蒙古打开缺口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后金开始对蒙古各部盟进行拉拢分化。蒙古诸部分布广泛,分布地域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以游牧区而论,大体分为三部。以戈壁大沙漠为限隔,其南部称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北部称漠北蒙古或称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西部称漠西额鲁特蒙古。

这些游牧区不同的蒙古又分为诸部盟,其中漠南察哈尔林丹汗素有统一蒙古之心,实力强劲。林丹汗称雄之心受到了蒙古诸部盟的反对,主要包括科尔沁部,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等部。双方展开攻伐,受损都很严重。正是在蒙古内部各部盟的一些列征伐火并中,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部、喀尔喀等部归附于后金,并进行改编。敕谕归顺的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悉遵我国制”。有了蒙古的帮助,皇太极于是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率领八旗大军,绕过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长城南下而入蓟镇。

四明边备防守失策

明军边备的废弛可以从袁崇焕的奏疏看出:

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就是说,蓟门守军不足,应该加派卫戍部队。

同时也指出一旦后金联合蒙古,就会出现大的祸患。

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尽管已经料敌于前,但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的谏言还是没有被崇祯皇帝采纳。后金军三路大军破长城而下,明军竟不能形成有效的阻挡,赵率教驰援中伏战死。后金军,从喜峰口到遵化、从遵化到蓟门、从蓟门到三河、最后到通州,直至抵达京师城下,遂酿成大祸。

结论

因此,后金军能攻入北京城下,从远因来看,是后金早有称雄之志,但这种称雄之志被袁崇焕两次挫败,后金军趁蒙古诸部盟火并之机,采取了合适的策略,联合了蒙古诸部盟取得了绕关宁锦防线进军京师的新路线,加之明朝边境防守薄弱,料敌于前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遂酿成京师被围困的大祸。

(本文完)

到此,以上就是【袁崇焕在辽东建起了宁锦防线,为何还被清朝兵攻打到了北京城下?】小编对于吉林白山上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吉林白山上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