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

DaoYiKang 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1.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看到这个问题,阿哲还是愣了一下:二百五就是傻呀。细想一下,二百五本来是一个数字,怎么和人傻连在一起?确实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做名词用,在全国都很通用。不像东北的“山炮”, 宁夏“傻怂”, 陕西“瓜皮”, 新疆“桑浪”,四川的“勺”虽然都是傻的意思,但是各地叫法不一样,只有二百五,才是全国流行,四海通用。

二百五属于口语,书面中很少用这个词,翻阅资料,在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使用了这个词,出现在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虽然在书面中,也是以口语出现的。

那么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啥用它指傻子,而不是用三百或者一千呢?阿哲翻阅资料,原来是这么回事。

一种说法是出自《左传》的“二五耦”。春秋时,晋献公侍妾骊姬勾结梁王和东关王二人,想谋害太子申及献公的其他儿子,以便替自己的儿子奚齐夺取君位。时人称之为“二五耦”。“耦”的原意是二人并肩而耕,这里指朋比为奸的意思。后来,梁王、东关王恃宠弄权拥兵作乱,结果梁王自刎,东关王被杀,骊姬也投水而亡,“二王”均不得善终。后来“二百五”便演化成贬词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一句民谚的讹传。大约距今2000年前有这样一句民谚:“只知二五,不知一十。”在先秦文学中屡有出现。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就是用某人只知自己有二把五指,却不承认共有十指,来形容越王勾践的幼稚。只是时间太久了,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就逐渐把“二把五”讹传成了“二百五”,借以讥笑那种过于片面看问题或者是不太聪明的人。

第三种说法源于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也叫板凳)”(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第四种说法源于一段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阿哲说了这么多,朋友们知道了为啥说别人傻,叫“二百五”吗?还有哪些说法,阿哲期待大家留言讨论。

二百五”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个俗语,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在本山大叔的小品中又简化成了“二”。我的老家泰安叫“二疾”。它的含义大家都心领神会,不用再做解释。但是,其中的历史故事却鲜为人知。据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帅印的说客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盛怒之下,发誓要给他报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他让人割下苏秦的头颅,悬挂在齐国国都(今临淄)的城门上,张贴出告示说:苏秦是内奸,杀他是为齐国除了一个定时炸弹。应该赏黄金千两,望义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是他们杀的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许说谎。”这四个人一口咬定是他们所为。齐王说:“好,真勇士也,赏给你们黄金千两。可你们打算怎么分呢?”四人回答:“平分,一人二百五。”这时齐王变脸了,他拍案而起,厉声说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句话来自“推牌九”。牌九是旧时的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幺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和在一起是十个点,在推牌九时被称作“毙十”。“毙十”在牌九中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牌局上的赌友就用二板和幺五的简称“二板五”来形容那种什么也干不了的无用之人。久而久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音变,“二板五”成了“二百五”,它的含义也变成讽刺那种自作聪明,办事不靠谱,脑子缺根弦的主了。

上面第一种说法涉嫌戏说,大可不必较真。第二种说法也很牵强。其实,“二百五”俗语的由来,很可能与古代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圆内方,中间有方孔,所以古钱又曰“孔方兄”。古人为了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红楼梦》里凤姐就说过,袭人月银是2两,晴雯等大丫头月钱是一吊钱。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大子,五百钱就是半吊,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人的心眼不灵透。楚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由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半吊子卖鞋》,是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说明那时就有了“半吊子”一说。如今济南话还经常说某人说话办事没准头,是“半吊”或“半吊子”。“半吊的一半”就是“二百五”,原指二百五十文大子。后来却经过发挥,成了形容“比半吊还半吊”的骂人话。

很简明的。

250是500的一半。

一个人缺一半,就是残废了。

一个人缺一半的心眼儿,就是傻子了。

原先是把一吊钱的一半,说成是半吊子。

半吊子,也是说一个人缺心眼,有点傻了。

不论怎样心眼,比别人缺一半,不是傻子是什么?

实际上这以前有个半拉子,用于比别人傻一点的表述。从而只要是一半就是别人缺少一些,当用于人的精于傻的时候,就表示傻子了。

直接说一个傻子或者是憨子,即便是真的傻子和憨子,也是不高兴的。

从而说半吊子,半拉子,二百五,就不是直接说傻子和憨子了。也就是显得文雅一些。

实际上在实用中都是朋友之间熟人之间开玩笑说人家有点傻,为二百五的。可见仍然属于雅语范畴内,也就是骂人不带脏字。

如果直接说一个人傻和憨,说这个字儿的人就有点太粗俗了。而说二百五或者是半吊子,就不涉及傻和憨这个不好听的字眼了。也就是骂人不带脏字儿了,而显得文雅多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蠢很少会直接用“傻子”一词,而是用“二百五”来形容。但是,其实“二百五”这一形容人傻的词语并不是出现在现代的网络流行词语,早在古代这一用词便已经出现了!

清朝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来他是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成为傻子的代名词最早可追溯之春秋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苏秦的谋士,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所谓纵横家,也就是外交政治家,经常出访各国进行“口舌之辩”以达到政治目的。而苏秦就曾因说服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对抗秦国,而被六国封为丞相,即“六国封相”。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苏秦经常受到刺客的追杀!有一次在齐国,他就遭遇了刺客的追杀,而这一次苏秦并未逃过一劫,而是被刺客一剑刺中胸膛,当场身亡。

由于苏秦是齐国的丞相,深受齐王器重,再者当朝丞相被人刺杀身亡,颜面何在?于是,齐王便下令全城追捕凶手,但是没有结果。

后来,齐王突发奇想,想出来一个计策,摆了一道“苦肉计”。

他放出消息,说苏秦是齐国内奸,但碍于他的身份一直没有机会下手除掉他,现今苏秦被齐国的有识之士刺杀已死,希望这些有识之士能够出面领赏,赏黄金千两。此外还令人将苏秦的头颅割下,在苏秦脸上涂满鲜血,制造苏秦惨死的假象,并将其头颅挂在城楼公示。

没过多久,果然有闻讯前来领赏的“有识之士”,而且还有四人,他们言辞激烈,都咬定自己是杀死苏秦的“功臣”。最后,这四人被带到了齐王面前,齐王一见他们四人,可谓是既悲愤又开心,准备杀死他们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在下令处死这四人之前,齐王还略带幽默的问道:“赏金有黄金千两,你们四人准备怎么分呢?”,这四人心想,这还不简单?便回到:“1000两除4人,每人便是250两了。”说完,四人便成为了替死鬼被处死,因为杀死苏秦的是秦国派来的刺客,逃之夭夭。而二百五用以形容傻子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二百五”这个词不是个好词,老百姓常常把做事鲁莽,说话大大咧咧的人称为“二百五”。它最早的出处大致有五种说法。

其一、来自悬赏缉凶之说:

战国时期,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刺杀,凶手逃之夭夭,齐王非常愤怒,发誓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

当时苏秦奄奄一息,他用低微的语气对齐王说:“大王在闹市中把我车裂,就说我是燕国的间谍罪该至此。”然后出告示:“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

告示一出,马上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苏秦是他杀的,齐王问有何凭据。每个人都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齐王说:“果然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分呢?”众人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

其二、来自银两之说:

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装疯卖傻、行事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

其三、来自古币铜钱之说:

宋元时期,老百姓称某人装疯卖傻为“半吊子”。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不懂却又装懂的人。

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傻乎乎的人戏称为“二百五”。

其四、来自官员仪仗之说:

据说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

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其五、来自赌博之说:

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是牌九中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文/秉烛读春秋

到此,以上就是【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小编对于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快乐是骂人的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